作者:水環境技術研發部
發布時間:2015-12-22
瀏覽量:0
來源:自制
摘要:
洪澤尾水收集、處理、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洪澤縣是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干線規劃區中淮河流域江蘇控制區大運河淮陰段控制單元的控制城鎮之一。2010年以前,洪澤縣生產、生活廢污水主要通過潯河匯入白馬湖,致使白馬湖水質常年較差,影響洪澤縣的生產與居民生活。我縣通過加大廢污水收集力度,擴大現有污水處理廠規模,新建清澗污水處理廠,并充分利用寧連高速公路東側的綠化地帶對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污水進行生態-生物處理,處理后的尾水回用于周邊農業灌溉、河道生態環境補水、城市雜用水、林地澆灌用水等,多余部分排入淮河入海水道。
洪澤尾水收集處理及利用工程建設已基本結束,并已經運行。因此,對洪澤尾水收集處理工程試運行期間整個系統的科學性、有效性、經濟型和可持續性的跟蹤監測研究,全面掌握該系統運行后的狀況后,分析該系統的不足,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為對尾水水質處理效果的研究積累基礎資料,了解該濕地系統產生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洪澤尾水處理系統由穩定塘、人工濕地和生態廊道組成,穩定塘分為曝氣塘、兼性塘和生態塘,人工濕地分為表面流人工濕地和潛流人工濕地。系統中的關鍵技術是太陽能水生態修復系統、穩定塘和人工濕地。
該項研究主要對洪澤尾水收集處理系統處理工藝各處理單元效果進行分析。
包括對塘系統、6塊表面流濕地和1塊潛流濕地中的濕地植物進行跟蹤監測,對各處理單元中的沉積物進行跟蹤監測,并對南線處理工藝中的進水、出水,北線處理工藝中的進水、出水單元中沉積物的生態毒理性監測。
通過研究,得出各處理單元對污染物的削減量和對水質的貢獻,為本工程提出合理建議,同時也根據運行情況及時調整運行方式,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套科學、合理的運行管理模式,積累經驗,為類似地區的生物—生態系統處理工程提供借鑒。